便攜式溶解氧快速測定儀通過特定試劑與溶解氧反應實現濃度檢測,零氧校準是消除儀器基線漂移、確保檢測下限準確性的關鍵步驟。校準需遵循 “準備 - 制液 - 校準 - 驗證” 的標準化流程,嚴格控制零氧溶液純度、反應條件與操作細節,確保校準結果可靠,為后續水樣檢測提供精準基準。 一、校準前準備:保障基礎條件合規 校準前需做好設備、試劑與環境的準備工作,避免初始因素干擾校準結果。首先,設備狀態檢查:確認測定儀電量充足(若為充電式,需提前充滿電;若為電池供電,更換新電池),開機后進入 “校準模式”,觀察顯示屏是否正常顯示,按鍵響應是否靈敏,無花屏、卡頓或報錯現象;檢查儀器檢測池(或比色管插槽)是否潔凈,用無塵軟布蘸取去離子水擦拭內壁,去除殘留的試劑結晶或灰塵,確保檢測區域無雜質;若儀器配備溫度補償功能,確認溫度傳感器工作正常(可通過觸摸傳感器感受是否能正常感知環境溫度),避免溫度偏差影響校準。其次,試劑與工具準備:準備專用零氧試劑(通常為亞硫酸鈉 - 鈷鹽混合試劑,需在有效期內,包裝無破損、無吸潮結塊)、電阻率≥18.2MΩ?cm 的超純水(用于配制零氧溶液,現取現用,避免儲存過程中溶解空氣中氧氣);準備潔凈的專用校準瓶(帶密封蓋,容積與儀器檢測池適配,提前用超純水潤洗 3 次)、移液器(已校準,確保移液精度,量程匹配零氧試劑添加量)、無塵軟布(用于擦拭校準瓶外壁)、計時器(用于控制零氧溶液反應時間);若零氧試劑為粉末狀,需準備干凈的玻璃棒(用于攪拌溶解),避免使用金屬材質工具(防止金屬離子干擾試劑反應)。第三,環境條件控制:選擇室溫(20-25℃,波動≤±1℃)、無強光直射、無風的操作環境,避免溫度劇烈變化導致零氧溶液中氧氣溶解度波動;校準區域需遠離通風口、門窗等空氣流動較強的位置,防止空氣中氧氣大量溶入零氧溶液,影響校準基準;若環境濕度較高(>70%),需在操作臺面鋪設干燥吸水紙,避免校準瓶外壁結露影響儀器光學檢測(若為光學原理的試劑法儀器)。 二、零氧溶液制備:確保溶液無溶解氧 零氧溶液的純度直接決定校準精度,需嚴格按比例配制并確保充分反應。首先,超純水準備:量取規定體積(通常為 20-50mL,需與儀器校準要求匹配)的超純水倒入專用校準瓶中,蓋緊密封蓋后輕輕振蕩 30 秒,再靜置 5 分鐘,讓水中溶解的氧氣初步釋放;隨后打開密封蓋,用移液器向水中緩慢通入高純氮氣(純度≥99.999%,若條件允許),通氣時間控制在 2-3 分鐘,通氣速率以水面輕微波動為宜,避免劇烈通氣導致溶液飛濺,進一步去除水中殘留氧氣;若無法通入氮氣,可延長超純水靜置時間至 10 分鐘,確保水中溶解氧含量降至極低水平。其次,零氧試劑添加:按儀器說明書要求的比例(如每 50mL 超純水添加 0.5g 零氧粉末試劑,或 1mL 零氧液體試劑),用移液器精準移取零氧試劑加入超純水中;若為粉末試劑,用玻璃棒輕輕攪拌溶液,攪拌速度以不產生氣泡為宜,直至試劑完全溶解(無肉眼可見顆粒),避免攪拌過快導致空氣溶入;若為液體試劑,加入后輕輕顛倒校準瓶 3-5 次,確保試劑與超純水充分混合,顛倒過程中避免用力過猛產生氣泡。第三,零氧反應靜置:蓋緊校準瓶密封蓋,將其置于室溫環境下避光靜置,嚴格按說明書控制反應時間(通常為 10-15 分鐘),讓零氧試劑與水中殘留的氧氣充分反應,生成穩定的無氧體系;靜置期間不可晃動校準瓶,也不可打開密封蓋,防止空氣中氧氣重新溶入;若環境溫度低于 20℃,需適當延長靜置時間(每降低 5℃延長 5 分鐘),確保反應完全。 三、校準流程執行:精準完成零氧基準設定 校準操作需嚴格按儀器程序執行,確保零氧信號穩定采集與基準保存。首先,校準瓶準備:靜置結束后,取出校準瓶,用無塵軟布擦拭外壁,去除表面的水漬或指紋(若儀器為光學檢測原理,避免影響光信號傳輸);打開密封蓋,觀察零氧溶液是否澄清透明,無氣泡、渾濁或沉淀,若出現異常,需重新制備零氧溶液,不可繼續使用。其次,樣品添加與儀器操作:按儀器要求將零氧溶液轉移至檢測池(或直接將校準瓶與儀器檢測接口連接,若為一體化設計),轉移過程需緩慢傾倒,避免產生氣泡;若檢測池有液位刻度線,需確保溶液液位達到刻度線(保證檢測光路完全浸沒),液位不足時需補充新制備的零氧溶液;操作測定儀進入 “零氧校準” 子菜單,按提示選擇 “開始校準”,儀器將自動采集零氧溶液的信號(如吸光度、電極響應值),并實時顯示校準進度。第三,信號穩定與基準保存:校準過程中,觀察儀器顯示屏上的信號值變化,當信號值連續 30 秒無波動(或波動范圍≤±0.01mg/L)時,說明零氧信號已穩定;此時儀器將自動計算零氧基準值,或提示用戶確認 “是否保存校準結果”,按 “確認” 鍵保存基準值,完成零氧校準;若儀器提示 “校準失敗”,需排查零氧溶液是否制備合格、檢測池是否潔凈、儀器是否處于正常工作狀態,排除問題后重新進行校準。 四、校準后驗證:確保校準結果可靠 校準完成后需通過驗證步驟,確認零氧基準設定準確,避免校準偏差影響后續檢測。首先,重復校準驗證:按上述流程重新制備一份零氧溶液,再次執行零氧校準操作,記錄兩次校準的零氧基準值;兩次基準值的相對偏差需≤±2%,若偏差超出范圍,需檢查零氧試劑是否變質、超純水是否合格、操作步驟是否規范,排除問題后進行第三次校準,直至兩次校準偏差符合要求。其次,空白測試驗證:將校準后的測定儀切換至 “樣品檢測” 模式,用超純水作為空白樣品,按正常檢測流程操作,測定空白樣品的溶解氧濃度;空白值應≤0.05mg/L(若儀器檢測下限為 0.01mg/L,空白值需≤0.01mg/L),若空白值偏高,說明零氧校準未完全消除基線漂移,需重新進行校準。第三,儀器狀態恢復:校準驗證合格后,清空儀器檢測池內的零氧溶液,用去離子水沖洗檢測池 3 次,去除殘留的零氧試劑;關閉儀器 “校準模式”,切換至 “正常檢測模式”,準備進行實際水樣檢測;若校準后短期內不使用儀器,需關機并妥善存放,避免儀器受環境因素影響導致基準漂移。 通過以上標準化操作步驟,可規范完成便攜式溶解氧快速測定儀的零氧校準,確保儀器具備精準的零氧基準,為后續溶解氧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提供關鍵保障。校準過程中需嚴格遵循儀器說明書要求,注重細節控制,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校準失敗或基準偏差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