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總鎘監測儀長期停用(通常超過 1 個月)前的系統排空,需遵循 “徹底除殘、防腐蝕、無損傷” 原則,針對儀器內可能殘留的總鎘檢測試劑(如顯色劑、緩沖劑、氧化劑)、樣品及清洗液,通過科學的排空與干燥流程,清除所有液體殘留,避免殘留液體因長期靜置發生變質、腐蝕管路或析出結晶;同時確保排空操作不損傷儀器核心部件(如泵體、閥門、檢測單元),為后續重啟使用奠定基礎。 一、排空前準備工作 工具與介質準備:準備壓縮空氣源(需經干燥、過濾處理,壓力調節至 0.1-0.2MPa,避免高壓損傷部件)、專用管路連接接頭、無絨清潔布、廢液收集桶(貼 “含鎘廢液” 標識);若儀器配備專用保護液(如中性防銹保護液,需與總鎘檢測試劑無反應),提前確認保護液有效性,備用;準備儀器操作手冊,核對各管路接口位置與功能,避免誤操作。 儀器預處理與安全防護:啟動儀器,執行最后一次空白清洗程序,用去離子水沖洗管路與反應池,減少殘留試劑濃度;清洗完成后關閉儀器電源,斷開試劑瓶與管路連接,將試劑瓶密封后按規范存儲;操作人員需佩戴耐酸堿手套、防護眼鏡,若殘留試劑含毒性成分,需在通風良好環境下操作,必要時佩戴防毒口罩。 系統狀態檢查:檢查儀器各閥門(進樣閥、排廢閥、試劑閥)是否處于正常開啟狀態,若存在閥門卡滯,需先手動調試至通暢;確認廢液管路連接完好,避免排空過程中廢液泄漏污染環境;檢查壓縮空氣管路是否無破損,壓力調節裝置是否正常,確保排空時氣壓穩定。 二、分系統排空操作流程 試劑管路排空:將壓縮空氣接頭連接至試劑管路入口,緩慢開啟氣壓閥,以 0.1MPa 壓力向管路內通入壓縮空氣,同時打開對應試劑管路的排廢閥,讓壓縮空氣推動管路內殘留液體流入廢液收集桶;每條試劑管路(顯色劑管路、緩沖劑管路、氧化劑管路)單獨排空,持續通氣 2-3 分鐘,直至排廢口無液體流出,僅排出干燥空氣;排空后關閉氣壓閥與排廢閥,斷開壓縮空氣接頭,用清潔布擦拭管路接口殘留液體。 采樣與樣品預處理管路排空:連接壓縮空氣至采樣管路入口,開啟采樣泵輔助排空,同時打開樣品管路排廢閥,通入壓縮空氣 1.5-2 分鐘,清除管路內殘留樣品;若樣品預處理系統含過濾單元,需拆卸過濾器,單獨用壓縮空氣吹掃濾芯(避免液體殘留堵塞),吹掃后重新安裝過濾器;檢查預處理單元(如消解池、混合池),確保池內無液體殘留,必要時傾斜儀器(按操作手冊允許角度)倒出殘留液體。 反應池與檢測單元排空:打開反應池排廢閥,用清潔布吸干池內可見液體,再將壓縮空氣接頭通過專用接口連接至反應池,以 0.08MPa 低壓通入壓縮空氣,持續 1 分鐘,清除池壁附著的液體;對檢測單元(如比色皿、光路通道),若允許通入壓縮空氣,以極低壓力(0.05MPa)輕柔吹掃,避免損傷光學部件,若不允許通氣,用潔凈的吸液管輕輕吸出殘留液體,再用干燥空氣自然吹干;排空后關閉所有排廢閥,確保檢測單元干燥無潮濕。 保護液加注(可選):若儀器需加注保護液,在完成管路與反應池排空后,按操作手冊要求,將保護液通過專用加注口注入關鍵管路(如泵管、閥門內部)與反應池,確保保護液充滿核心部件內腔,形成防護膜;加注完成后關閉所有接口,記錄保護液加注時間與用量,便于后續更換。 三、排空后檢查與防護 排空效果檢查:排空完成后,打開各管路接口,觀察內壁是否干燥無液體殘留,若發現局部潮濕,需重新通入壓縮空氣吹掃;檢查反應池與檢測單元,確保無液體痕跡,光學部件無霧狀水汽;連接少量去離子水至任意一條管路,短暫通入后再次排空,驗證管路通暢性,避免排空操作導致管路堵塞。 部件防護與存儲:拆卸易受潮部件(如過濾器、比色皿),用干燥清潔布擦拭后放入密封袋(內置干燥劑),單獨存儲于陰涼干燥處;對儀器外殼與接口,用清潔布擦拭干凈,關閉儀器柜門或防護罩,張貼 “長期停用” 標識,標注停用日期與排空操作人員;將廢液收集桶內的含鎘廢液按危險廢物規范處置,不可隨意排放。 四、排空記錄與后續管理 操作記錄:建立排空操作檔案,詳細記錄排空日期、操作人員、各系統排空時長、氣壓參數、保護液加注情況、排空后檢查結果;記錄儀器停用前的最后一次校準數據與運行狀態,為后續重啟時的故障排查提供參考。 停用期間維護:每周檢查儀器存儲環境(溫度 15-25℃,濕度 40%-60%),避免環境潮濕導致部件銹蝕;每月打開儀器柜門通風 1 次,檢查管路接口是否有腐蝕跡象;若停用時間超過 3 個月,需重新進行一次管路吹掃,確保系統持續干燥。 重啟準備提示:在儀器顯眼位置張貼重啟操作提示,注明下次重啟前需執行的步驟(如移除保護液、用去離子水沖洗管路、重新校準等),避免后續操作人員遺漏關鍵流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