氨氮快速檢測測試包的試劑有效性直接決定檢測結果精度,過期測試包可能因試劑降解、成分變質導致檢測數據偏差,甚至完全失效。需通過多維度觀察與驗證,系統識別測試包是否過期,確保檢測工作符合質量要求,避免誤判水質狀況。 一、核查包裝標識:確認明確的過期信息 包裝標識是判斷測試包是否過期的首要依據,需重點查看生產日期與失效日期。正規測試包的外包裝、試劑瓶標簽或說明書上會清晰標注生產批號、生產日期及明確的失效日期(如 “有效期至 XXXX 年 XX 月 XX 日”),需確認當前日期是否已超出標注的失效期限,若超過則直接判定為過期,禁止使用。部分測試包可能標注 “生產后 XX 個月內有效”,需結合生產日期推算實際失效時間,若推算結果已超出有效期,同樣視為過期。同時檢查標識完整性,若包裝破損、標簽模糊導致生產日期或失效日期無法辨認,即使未到常規失效周期,也需視為 “疑似過期”,避免因信息缺失使用存在風險的測試包。 二、觀察試劑外觀:識別直觀的變質跡象 試劑狀態變化是過期的重要外在表現,需按類別檢查顯色劑、緩沖劑、標準溶液等核心試劑的外觀。顯色劑若為液體,需觀察是否出現渾濁、分層、沉淀或顏色異常改變(如原本無色變為黃色、紅色,或正常顏色加深 / 變淺);若為粉末狀試劑,需查看是否出現吸潮結塊、變色(如白色粉末變為灰色、褐色)或顆粒不均勻現象,這些均表明試劑可能已降解變質。緩沖劑需檢查是否保持穩定狀態,液體緩沖劑若出現異味、氣泡,固體緩沖劑若出現潮解、溶解痕跡,說明成分可能已發生化學反應,無法維持檢測所需的 pH 環境。標準溶液若出現渾濁、沉淀或濃度標識模糊,也需判定為失效,不可用于校準或檢測。 三、追溯保存條件:評估非標識性過期風險 保存條件不符合要求可能導致測試包提前過期,需追溯儲存過程是否合規。氨氮檢測試劑多對光照、溫度、濕度敏感,標準保存條件通常為 “避光、陰涼干燥處(溫度 5-30℃,相對濕度≤60%)”,若測試包曾長期暴露在陽光直射、高溫(如超過 35℃)、高濕(如靠近水源、潮濕環境)或有腐蝕性氣體的環境中,即使未超出標識的失效日期,也可能因試劑加速降解而提前過期。需檢查包裝是否完好,若包裝出現破損、密封不嚴,會導致試劑與空氣、水分接觸,加速變質,此類測試包需進一步驗證有效性,不可直接使用。 四、開展空白驗證:通過功能測試確認有效性 對于標識模糊或疑似提前過期的測試包,需通過空白實驗驗證其功能是否正常。按測試包說明書操作流程,使用無氨氮的純水(如蒸餾水、超純水)作為空白樣品,加入試劑進行反應,觀察顯色效果與反應時間。若空白實驗未出現預期的空白顏色(如正常應為無色或淺色,卻呈現深色),或顯色反應時間明顯延長(超出說明書規定時間的 50% 以上),說明試劑靈敏度下降或失效,可判定為過期。同時對比空白實驗結果與說明書中的空白對照描述,若顏色偏差過大、無明顯顯色反應,或反應后無法與標準比色卡對應,均表明測試包已喪失正常檢測功能,需停止使用。 五、檢查輔助耗材:確認配套部件的有效性 輔助耗材的狀態也會間接反映測試包整體質量,需同步檢查比色管、移液管、比色卡等部件。比色管若出現裂痕、刻度模糊,或內壁有無法清洗的污漬,會影響比色觀察;移液管若出現刻度不清、吸液功能失效,會導致試劑添加量不準;比色卡若出現褪色、污漬覆蓋,會影響結果判讀準確性。若輔助耗材存在上述問題,即使試劑未過期,也會導致檢測結果不可靠,需結合試劑狀態綜合判定,必要時更換合格耗材后重新驗證試劑有效性,若仍無法滿足檢測要求,則視為測試包整體失效。 通過上述多維度識別方法,可全面判斷氨氮快速檢測測試包是否過期,避免因使用失效測試包導致檢測誤差。在日常管理中,需按 “先進先出” 原則存放測試包,定期檢查庫存狀態,對臨近過期的測試包優先使用,同時記錄檢查結果,建立使用臺賬,確保每批次測試包的有效性可追溯,為氨氮快速檢測工作的準確性提供基礎保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