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式色度測定儀的測量精度高度依賴使用環境的穩定性,需通過嚴格控制環境條件,減少溫度、光照、塵埃等因素對檢測過程的干擾,確保顯色反應充分且吸光度測量準確。使用環境的規范管理是保障儀器性能與數據可靠性的基礎。 一、溫度控制要求 儀器運行環境的溫度需保持恒定,理想范圍為 15-30℃,溫度波動幅度應控制在 ±2℃/ 小時以內。溫度過高會加速試劑的化學反應速率,導致顯色強度異常;溫度過低則可能延緩反應進程,使顯色不完全,兩者均會影響吸光度測量的準確性。 實驗室需配備恒溫空調系統,避免儀器靠近熱源(如暖氣、烘箱)或冷源(如空調出風口、窗戶),防止局部溫度劇烈變化。儀器放置區域的地面與墻面應具備一定保溫性能,減少環境溫度波動對儀器內部光學系統的影響。若環境溫度超出規定范圍,需暫停檢測,待溫度恢復穩定后再重新開始。 二、濕度管控標準 相對濕度需維持在 30%-70% 之間,濕度過高易導致儀器內部光學元件受潮發霉,影響透光率;同時可能使試劑潮解變質,或在比色皿表面形成水汽薄膜,干擾光線傳播。濕度過低則可能引發靜電積累,吸附塵埃污染光學部件。 實驗室需配備除濕機或加濕器,根據環境濕度動態調節,確保濕度穩定在合理區間。儀器存放區域應遠離水源(如水龍頭、水槽),避免地面積水或空氣冷凝。梅雨季節或高濕環境中,需加強通風并定期檢查儀器內部是否有受潮跡象,必要時放置干燥劑防潮。 三、光照與電磁環境要求 儀器需放置在避光環境中,避免陽光直射或強光照射。自然光中的紫外線成分可能破壞試劑的化學穩定性,導致顯色反應異常;同時強光會干擾儀器的光學檢測系統,使吸光度測量產生偏差。實驗室照明應采用柔和的白熾燈或 LED 燈,避免使用高頻熒光燈,減少光源閃爍對檢測的影響。 儀器周圍需遠離強電磁場源,如大型電機、變壓器、微波爐等設備,防止電磁干擾影響儀器的電路信號傳輸與數據處理。電源線路需與強電線路分開布設,必要時加裝電源濾波器,確保儀器供電穩定,避免因電壓波動引發的測量誤差。 四、潔凈度與空間要求 實驗室需保持潔凈,空氣中的塵埃、顆粒物會污染試劑或附著在比色皿表面,影響透光性。儀器操作臺應平整光滑,定期用無塵布擦拭,避免灰塵堆積。操作過程中需關閉門窗,減少室外灰塵侵入,必要時安裝空氣凈化器,控制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濃度。 儀器放置需預留足夠空間,周圍至少保持 30 厘米的空閑區域,便于散熱與操作。操作臺應穩固無振動,避免因桌面晃動導致比色皿移位或儀器內部光學部件錯位。實驗室需禁止吸煙、飲食,防止煙霧、油污污染環境,影響檢測質量。 五、電源與接地要求 儀器需接入穩定的交流電源,電壓波動范圍應控制在 220V±10% 以內,頻率為 50Hz±1Hz。電源插座需采用三孔接地插座,確保儀器良好接地,防止靜電或漏電對設備及操作人員造成危害。長期使用的儀器需配備穩壓電源,避免電網波動影響儀器的電路穩定性。 電源線需選用符合安全標準的線纜,避免與其他設備共用插座導致過載。定期檢查電源接口是否松動、過熱,線纜是否有破損,確保供電系統安全可靠。儀器關機后需斷開電源,防止長期待機狀態下的電路老化或雷擊損壞。 通過嚴格遵循上述使用環境要求,可最大限度減少外界因素對臺式色度測定儀的干擾,保障顯色反應的穩定性與吸光度測量的準確性,為水質色度檢測提供可靠的環境基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