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余氯檢測儀電極兩點校準需遵循 “量程覆蓋、精準控溫、數據溯源” 原則,通過選取覆蓋儀器檢測量程的兩個標準濃度點(通常為低濃度標準液與高濃度標準液),消除電極線性誤差,確保不同濃度區間檢測數據準確;校準過程中需維持標準液溫度穩定,避免溫濕度波動影響電極響應;同時使用有證標準物質,確保校準結果可追溯,符合檢測數據有效性要求。 一、校準前準備工作 標準物質與器具準備:準備兩種濃度的余氯標準溶液(低濃度點通常接近檢測下限,高濃度點接近檢測上限,需符合儀器量程要求),標準溶液需在有效期內且儲存條件合規;準備校準專用容器(如聚乙烯燒杯,提前用去離子水清洗并烘干)、移液管(經校準合格)、攪拌子(潔凈無污染);若儀器配備專用校準附件(如校準接口、管路),提前檢查附件完整性與連接狀態。 儀器與環境準備:啟動在線余氯檢測儀,預熱 30 分鐘以上,確保儀器處于穩定工作狀態;檢查電極外觀,確認敏感膜無破損、無污漬,若有污染需用去離子水輕柔清洗并吸干水分;校準環境需控制溫度在 20-25℃,濕度 40%-60%,避免陽光直射與空氣流動劇烈,防止標準液濃度或溫度變化;關閉儀器自動采樣功能,切換至 “手動校準” 模式。 安全防護準備:操作人員需佩戴耐酸堿手套、防護眼鏡,若標準溶液含腐蝕性成分,需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;提前準備去離子水,用于校準過程中清洗電極與器具,避免交叉污染。 二、分步驟校準操作流程 低濃度點校準:將低濃度余氯標準溶液倒入校準容器,放入攪拌子并置于磁力攪拌器上,調節攪拌速率至溶液均勻無氣泡;將電極緩慢浸入標準溶液中,確保敏感膜完全浸沒且不接觸容器壁;等待電極響應穩定(通常需 5-10 分鐘,具體以儀器提示為準),待儀器顯示數值波動范圍≤±0.02mg/L 時,進入校準界面,輸入該標準溶液的準確濃度值,點擊 “確認校準”,儀器自動記錄低濃度點校準數據。 電極清洗與過渡:低濃度點校準完成后,取出電極,用去離子水緩慢沖洗敏感膜表面,去除殘留的低濃度標準液,用潔凈無絨布吸干電極表面水分;若需校準間隔較長,可將電極暫時浸泡于專用保護液中,避免敏感膜干燥;更換校準容器,倒入高濃度余氯標準溶液,重復攪拌準備步驟,確保溶液狀態符合校準要求。 高濃度點校準:將處理后的電極浸入高濃度標準溶液中,同樣確保敏感膜完全浸沒且攪拌均勻;等待電極響應穩定,待數值波動符合要求后,在校準界面輸入高濃度標準溶液的準確濃度值,點擊 “確認校準”,儀器自動完成高濃度點校準并生成校準曲線;校準過程中需實時觀察儀器顯示,若出現數值異常跳變,需重新檢查電極狀態與標準溶液濃度,排除干擾后重新校準。 校準曲線驗證:兩點校準完成后,儀器自動生成校準曲線,顯示相關系數(R2),要求 R2≥0.999,若未達標需重新進行校準;可選取中間濃度的余氯標準溶液(非校準用兩點濃度),對校準曲線進行驗證,將電極浸入該溶液,待響應穩定后,儀器顯示值與標準值偏差需≤±5%,驗證合格則校準有效。 三、校準后處理與記錄 儀器復位與清洗:校準完成后,取出電極,用去離子水徹底清洗,吸干水分后按儀器要求安裝回檢測系統;切換儀器至 “自動采樣” 模式,啟動一次空白測試,確保儀器恢復正常檢測狀態;清洗校準容器與器具,烘干后收納,避免殘留標準溶液污染;將剩余標準溶液密封保存,按規定條件存儲,供后續驗證使用。 校準記錄與歸檔:詳細記錄校準信息,包括校準日期、操作人員、儀器型號、電極編號、標準溶液濃度與批號、校準曲線相關系數、驗證結果及環境溫濕度;將記錄納入儀器校準檔案,定期整理歸檔,便于后續追溯與維護;若校準過程中出現異常(如校準失敗、驗證偏差超標),需記錄異常原因與處理措施,為后續校準優化提供參考。 四、校準注意事項 兩種標準溶液的濃度差需滿足儀器要求(通常為檢測量程的 50% 以上),避免濃度過近導致校準曲線線性不佳;校準過程中不可隨意中斷,若出現意外斷電,需重新進行兩點校準,不可僅補充單點校準。 電極使用超過使用壽命(通常 1-2 年)或出現響應遲鈍、校準反復失敗時,需及時更換新電極,不可繼續使用舊電極進行校準;標準溶液需現配現用(若為即用型標準液,開封后需在規定時間內使用完畢),避免因溶液變質影響校準精度。 不同品牌型號的在線余氯檢測儀校準流程可能存在差異,需嚴格遵循儀器操作手冊,不可直接套用通用步驟;校準后需在儀器顯眼位置張貼校準合格標識,標注校準日期與下次校準時間(通常每 1-2 周校準一次,具體根據儀器使用頻率調整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