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是地表水監測的重要載體,集成了采樣、分析、數據傳輸等核心設備,極端天氣(暴雨、臺風、高溫、寒潮等)易對其結構安全、設備性能及數據連續性造成威脅。需圍繞 “提前預警、主動防護、應急處置、快速恢復” 構建維護方案,最大限度降低極端天氣影響,保障監測系統穩定運行。 一、極端天氣前:預警與預防性維護 預警信息聯動:建立與氣象部門的預警信息聯動機制,提前 48-72 小時獲取極端天氣類型、強度及影響時段,根據天氣類型(如臺風、暴雨)啟動對應等級的維護預案,明確責任人與操作流程。 結構安全加固:針對立桿主體,檢查立桿基礎螺栓是否松動,用扭矩扳手按設計值緊固;對立桿上的設備箱、采樣管支架等部件,加裝防風加固件(如角鋼支架、防風拉索),避免強風導致部件脫落;若預判暴雨引發水位上漲,將采樣泵、水位傳感器等水下設備臨時提升至安全水位以上,或更換為高防護等級的防水型設備,防止設備浸泡損壞。 設備狀態核查:提前檢查岸邊站供電系統,切換至備用電源(如 UPS)并測試供電穩定性,確保極端天氣下斷電后關鍵設備(數據采集器、傳輸模塊)仍能持續工作 4-8 小時;密封設備箱門與線纜接口,用防水膠帶加固縫隙,防止雨水滲入;對分析儀器(如 COD、氨氮檢測儀),提前排空試劑管路內的易凍試劑(如乙醇、稀鹽酸),更換為抗凍試劑,避免低溫導致管路凍裂。 二、極端天氣中:應急值守與風險管控 實時遠程監控:通過遠程監控系統實時查看岸邊站運行狀態,重點關注立桿傾斜度、設備箱內溫濕度、數據傳輸信號等指標,若發現立桿傾斜、數據中斷等異常,立即記錄并評估風險,避免盲目現場處置。 應急避險措施:暴雨天氣中,若監測點位出現積水倒灌,遠程關閉采樣泵與進水閥門,防止污水進入分析系統;臺風天氣中,暫停戶外作業,若遇設備箱門被吹開等緊急情況,待風力降至安全等級(如風力≤6 級)后再開展現場處置;高溫天氣中,遠程啟動設備箱內的散熱風扇或空調,將箱內溫度控制在 35℃以下,避免儀器電路板因高溫老化。 數據安全保障:設置數據自動備份機制,每小時自動將監測數據備份至本地存儲與云端服務器,防止極端天氣導致數據丟失;若數據傳輸中斷,啟用備用傳輸模塊(如 4G/5G 雙模切換),確保數據在天氣好轉后可補傳。 三、極端天氣后:現場排查與設備恢復 結構與環境清理:天氣穩定后 24 小時內開展現場排查,清理立桿周邊的積水、雜物(如樹枝、垃圾),檢查立桿是否傾斜、基礎是否沉降,若傾斜度超過設計閾值,需用全站儀校準并重新加固;清理設備箱內的積水與灰塵,檢查線纜是否短路、接口是否銹蝕。 設備功能檢測:逐一測試分析儀器、采樣系統、傳輸模塊的功能,對水下設備(采樣泵、傳感器),拆解清洗進水口濾網,檢查葉輪是否卡滯;對供電系統,檢測主電源與備用電源的切換功能,更換受損的 UPS 電池或電源線;對分析試劑管路,用去離子水沖洗后重新灌注試劑,進行空白校準與標準樣品驗證,確保儀器檢測精度符合要求。 數據有效性核驗:對比極端天氣前后的監測數據,排查異常值(如濃度驟升驟降、數據恒值),結合現場設備狀態(如采樣泵是否故障、試劑是否失效)分析數據異常原因,剔除無效數據并標注;對補傳的數據,與歷史同期數據對比,驗證數據連續性與合理性,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。 四、長期優化:預案迭代與設備升級 維護預案優化:每次極端天氣后,總結維護過程中的問題(如加固措施不足、備用電源續航短),更新維護預案,調整預警響應時間、加固標準等參數;針對高頻發生的極端天氣類型(如多雨地區的暴雨、沿海地區的臺風),制定專項維護細則,提升預案針對性。 設備升級改造:根據極端天氣影響情況,逐步升級岸邊站設備,如將立桿材質更換為耐腐蝕、抗風等級更高的鋁合金或不銹鋼材質;設備箱加裝溫濕度自動調控系統(加熱 / 制冷模塊),適應高溫與寒潮環境;采用無線傳輸與有線傳輸雙模備份,避免單一傳輸方式在極端天氣下失效。 通過上述方案,可有效提升立桿式水質監測岸邊站對極端天氣的抵御能力,減少設備損壞與數據中斷風險,為地表水質量監測的連續性、準確性提供堅實保障,滿足環境監管與應急響應的需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