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浮標水質監測站長期暴露于高鹽度、高濕度、強紫外線的海洋環境中,鹽霧腐蝕、生物附著及海水沖刷易導致設備性能下降、部件損壞。為保障其穩定運行與監測數據準確,需建立系統的清潔與防腐蝕保養流程,重點關注以下核心環節。 一、日常清潔保養要點 日常清潔需定期清除浮標表面及監測部件的污染物。浮標主體外殼需每周用淡水沖洗,去除附著的海鹽、泥沙及海洋生物(如藻類、貝類幼體),避免鹽分長期堆積加劇腐蝕;若外殼有頑固污漬,可使用中性清潔劑輕柔擦拭,禁用強酸、強堿清潔劑,防止破壞外殼防腐涂層。監測傳感器(如 pH、溶解氧、鹽度傳感器)需每兩周清潔一次,用軟毛刷蘸取淡水刷洗傳感器探頭,去除表面生物附著層與污垢,清潔后用專用校準液浸泡活化,恢復傳感器靈敏度;進樣管路需每月用高壓淡水反向沖洗,清除管內殘留的海水雜質與生物碎屑,防止管路堵塞或內壁腐蝕。 二、重點部件防腐蝕保養 針對易受腐蝕的關鍵部件,需采取專項防腐蝕措施。浮標金屬支架、連接件及緊固件需每季度檢查一次,若發現表面防銹涂層脫落、出現銹蝕斑點,需先除銹(用細砂紙打磨銹蝕部位),再涂刷海洋專用防銹漆與防腐涂層,涂層厚度需符合設備要求,確保金屬部件完全隔絕海水與空氣;對于螺栓、螺母等緊固件,可涂抹防銹油脂,防止螺紋銹蝕導致后續拆卸困難。監測設備電路接口與接線端子需每月用干燥的壓縮空氣吹掃灰塵,再涂抹防水防腐密封膠,避免鹽霧侵入導致電路短路;數據傳輸天線需每季度檢查一次,確保天線外殼無破損,接頭處密封完好,必要時更換老化的密封墊片,防止海水滲入影響信號傳輸。 三、浮標主體與浮力系統保養 浮標主體與浮力系統的完好直接影響設備穩定性。每月需檢查浮標外殼是否有裂紋、破損,若發現微小裂紋,需用專用修補材料封堵,防止海水滲入浮標內部;浮力材料(如泡沫浮力塊)需每半年檢查一次,若出現老化、破損或進水,需及時更換,避免浮標浮力下降導致傾斜或下沉。浮標錨泊系統需每季度通過遠程監測或現場檢查,確認錨鏈、纜繩無磨損、斷裂,連接點牢固;若發現錨鏈銹蝕嚴重或纜繩老化,需及時更換,并在新錨鏈表面涂刷防腐涂料,延長使用壽命。 四、設備狀態檢查與維護 清潔保養過程中需同步檢查設備運行狀態。啟動浮標自檢程序,確認傳感器、數據采集模塊、供電系統(如太陽能板、蓄電池)運行正常,無報錯提示;太陽能板表面需每周清潔,去除灰塵、鳥糞等遮擋物,確保光照吸收效率,同時檢查太陽能板接線是否牢固,蓄電池電極有無腐蝕,若電極出現氧化物,需用專用清潔劑擦拭干凈并涂抹保護劑。此外,需每月檢查設備防水性能,模擬雨天或海水濺落場景,觀察設備內部是否進水,若發現防水密封圈老化,需及時更換,確保設備內部干燥。 五、保養記錄與周期管理 建立完整的保養記錄制度,每次清潔保養后,詳細記錄保養日期、保養內容、部件狀態(如涂層完好度、傳感器清潔情況)、發現的問題及處理措施,確保保養過程可追溯。根據海洋環境惡劣程度調整保養周期:在近岸污染較嚴重、海洋生物活躍區域,需縮短清潔與防腐蝕保養間隔(如將傳感器清潔周期縮短至每周一次);在遠海區域,可適當延長周期,但仍需每月進行一次全面檢查。定期匯總保養記錄,分析部件腐蝕規律與故障高發點,優化保養方案,提升浮標水質監測站的長期運行穩定性。
|